“玩家”数量激增存隐忧 不良资产市场严防“二次不良”-中工财经-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财经

金融

“玩家”数量激增存隐忧 不良资产市场严防“二次不良”

2018-12-13 11:02:55  来源:中国证券报

  警惕“二次不良”风险

  不良资产市场的前景广阔,势必吸引更多新的市场主体。新鲜血液无疑将激发市场活力,但不少业内人士的担忧开始担心那些“新手”可能带来次生风险。

  近日,江苏一家专做不良资产处置的私募基金被曝出高管携款跑路,涉及产品规模或超百亿。据媒体报道称,产品逾期是因为目前国内整个不良资产行业受到经济大环境和金融市场环境影响,处置进度一再延缓,加之“突发情况”的发生。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我国不良资产市场演化速度加快,不良资产业务的内涵和外延正在重新定义,业务模式已由过去单一的对银行系统不良资产包收购处置,转变为对社会错配资源的整合与配置。尤其是在经济下行背景下,不良资产处置难度相对较大,各资产公司在资金端和收益端都面临很大压力。一旦不良资产处置进程和收益率达不到预期,经验不足的不良资产经营机构有可能出现“二次不良”,酿成新的风险,并可能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当前四大AMC都在抓紧应对面对‘二次不良’风险隐患,其他不良资产经营机构尤甚。特别是在扩张时期高价收来的资产包,有抵押物的可能还好,纯信用的或互保类的部分可能是不小的隐患。”老肖称。

  而几位四大AMC人士也坦言,一方面,在当前的宏观经济背景下,融资期限短、成本高、渠道少等,限制了不良资产业务的开展。尤其是一些地方AMC或者民营未持牌机构,融资成本更高。另一方面,部分地方AMC的整体战略定位不够明确:有的以不良资产为核心主业,有的过于依赖通道类业务,有的以提供市场化的资金业务为主,主营业务定位不清晰将制约这类市场主体的处置能力。

  胡建忠预计,接下来不良资产的处置难度将不断加大,主要体现在法治的变化。他说:“当前强调尽可能地采取更和谐的办法处置不良资产。地方在解决重大的企业危机的时候都要求采取以风险下迁,不抽贷、不压贷、不诉讼、不查封。这加大了处置的难度。”

  综合处置能力亟待提升

  硬币有两面,不良资产市场亦是如此,市场机遇更是伴随着相应的风险。新形势下,传统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已经不够。

  国厚资产董事长李厚文认为,面对不良资产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AMC作为不良资产生态圈的重要力量,要练好自身的内功,提高不良资产核心处置问题,提升综合处置能力要善于利用综合手段,采用资产重组、债务重组、债转股、产业并购、资产证券化等综合方式来盘活存量资产。同时需探索盘活不良资产创新举措,当前各家AMC正积极参与积累风险的化解,探索开展债务重组,问题企业救助和托管等综合服务。

  中国长城总裁、执行董事周礼耀说:“面对新形势,长城资产的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已经主要从政策性时期的‘三打’模式实现了向商业化的‘三血’模式转变。”周礼耀称,所谓“三打”模式就是“打折、打包、打官司”。所谓“三血”模式,是指在长城资产商业化转型后,为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充分发挥对实体经济的“输血、换血、造血”作用。即:从政策性时期单纯地收债“抽血”,到现在的先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输血”,帮助企业改善负债结构、降低杠杆率,走出困境,再通过追加投资、资产重组、债权转股权等多元化的功能手段,帮助企业获取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资产,实现对企业的“换血”;最后,让企业恢复正常运营,在提升不良资产内涵价值的同时,助其恢复“造血”功能,实现转型升级,直接或间接化解金融风险、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市场化债转股。

  值得注意的是,监管部门也在引导机构通过市场化债转股等新渠道,化解更多风险。国家发改委财金司副司长孙学工指出,下一步将从三方面做好市场化债转股工作:一是全力推进降准资金落地;二是继续把国有企业作为降杠杆的重点,并积极参与纾解民营企业的困难;三是进一步提升市场化债转股的质量。实施机构要树立股权投资的理念;企业要尊重投资机构的股东权利,脱胎换骨,增强可持续竞争能力。据介绍,截至11月底,市场化债转股的签约项目总金额达到1.8万亿元,资金到位4582亿元,其中各级资产管理公司签约金额926亿元,到位金额达到456亿元。资产管理公司的资金到位率比总体的到位率高一倍,反映出资管公司的效率。

1 2 共2页

编辑:杨晶

财图

IT

财知道

房产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