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利村里的“互利模式”-中工财经-中工网

中工娱乐

内蒙古通辽市互利村探索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走上致富路

互利村里的“互利模式”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0-12-27 07:24:31

  原标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互利村里的“互利模式”

  “今年甘薯大获丰收,加上鲜薯、粉条价格坚挺,预计今年村民人均收入能突破2万元。”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互利村党支部书记付永久信心满满地说。

  小小甘薯让全村1000多人脱贫致富,村集体经济从最初的基本为零到2019年盈利283万元,今年预计可达350万元。近年来,互利村探索出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互利模式”,推动土地集约化、种植专业化、产销一体化,拔掉了村民的“穷根子”。

  2013年,互利村一些村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付永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破解难题?村里开始了探索。

  互利村地处奈曼旗南部山区,全村耕地5200多亩。当地甘薯种植历史悠久,甘薯和甘薯粉条的品质远近闻名,但过去村民各自耕种、制作、销售,没有形成规模效益。

  “要让好东西卖出好价钱,大家拧成一股绳互助,才能真正互利,但得有人带头干,让村民看到致富的希望。”付永久说,他为此多次到外地学习,精选优质品种,于2013年5月与另外4户村民牵头成立了互利村甘薯专业合作社。

  当年,互利村村民李景良以20亩土地入股,合作社统一提供种子、统一销售,加工生产粉条,第一年合作社收入10多万元,李景良头一回分红就分得3万多元。2015年,互利村甘薯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1户,效益也不断提升,李景良的年分红提至5万元。

  今年49岁的村民王洪岩一家平时靠15亩地和做小生意过活,家里还算富裕。2016年9月,王洪岩妻子脑出血住院,一年多的住院治疗加后续康复,花费近20万元,尽管合作医疗给报销了10万元,但家底还是被掏空了,他家在2017年成了建档立卡贫困户。

  在付永久的帮助下,2018年王洪岩将自家15亩土地、1.5万元扶贫资金入股了村办公司,年分红有9500元,加上务工收入,一年下来进账4万多元,妻子的医疗费用也报销了一大部分,全家当年就摆脱了贫困。

  得益于入股公司、享受发展红利,2018年11月12日,互利村王洪岩等2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集体申请退出贫困户行列,互利村实现整村脱贫。

  2018年初,互利村在合作社的基础上,先后依托国家各类项目资金400万元,成立了村集体所有的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整合入股土地统一种植甘薯,建厂房买设备统一加工粉条,最后统一品牌进行销售。当年互利村入股公司的土地有5000多亩,规模效益逐步显现。

  “统一购买农资,把成本压得更低,统一科学种植管理,让亩产上了一个台阶。”付永久说,目前当地甘薯最高亩产已从此前的1500公斤,上升到今年的2000多公斤。今年互利村鲜食甘薯、淀粉甘薯共计收获近400万多公斤。记者在互利村看到,村民们正热火朝天地制作甘薯淀粉。

  互利村粉条品质上乘、产量可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客商主动来互利村收货。如今,互利村的粉条已经卖到了北京、天津等地,广受消费者认可。

  不久前,又一个好消息传来。在第八届内蒙古绿色农畜产品博览会暨优良品种推广会上,奈曼甘薯入选“内蒙古农牧业品牌目录区域公用品牌”。

  “现在我们又搭上了‘奈曼甘薯’这个区域公用品牌的东风,未来的甘薯产业肯定越做越大,村民的日子也一定越过越红火。”付永久兴奋地说,互助互利让一个传统产业焕发了新生机,最终实现产业共融、发展共享、互利共赢。(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玉波)

责任编辑:杨晶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公众号

  • 中工网微博
    公众号

  • 中工网抖音号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