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财经

产经

“双十一”全天成交额达2684亿元 11年间增长5000倍

天猫“双十一”揽千亿大单 消费创新盛宴再升级

2019-11-18 07:48:17  来源:经济参考报

  “双十一”的生命力:创新

  值得期待的不只是“双十一”的成交数字本身。2009年的“双十一”只是一个27个品牌参与的电商促销活动,2019年已是全球20万品牌参与,影响生产制造、供应链及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大协作。11年间,“双十一”的成交额增长了5000倍。以物流能力为例,今年“双十一”一天产生的包裹量达12.9亿个,约等于2007年全国一年的包裹量,现在,中国的物流体系一年可处理600亿个包裹。

  数字技术重构了商业,让不可能变成可能。“双十一”本身就是一次对数字商业基础设施的极限挑战,也是对创新成果的大考。在这一天实现的创新结果,将成为未来被普遍应用的常态化手段。

  比如,2016年,阿里巴巴首次提出新零售,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新零售的理念已成为社会共识,天猫“双十一”也不再只是网上购物的节日。经过数字化改造后的大润发可供消费者在淘宝App上通过淘鲜达下单,“躺在家里逛超市菜场”。今年的天猫“双十一”期间,大润发单店可日配近8000单鲜货,淘鲜达上的订单量和业绩双翻番;居然之家在71个城市的110家门店“双十一”当天9点05分销售额突破10亿;红星美凯龙在6个城市的24个门店10点37分,销售额突破10亿。

  再比如,近一两年来兴起的“直播带货”已成为品牌商数字化运营的标配。淘宝直播11日全天带动了近200亿元的成交,仅用63分钟就超过了去年全天的销售额,开播的商家数量和场次数量均实现同比翻番。

  张勇认为,“双十一”一定不是一成不变的。未来的“双十一”一定不是现在的表现形式。“一个节日也好,一个现象也好,最终只有不断地向前创新,探索未知,不断挑战自我,才能让大家觉得新鲜、好玩、有参与感,商业力量才会真正凝聚起来。”

  他总结,“双十一”展现出的新消费,体现了数字商业中人、货、场的深层变化。消费人口在改变:今年参与天猫“双十一”的用户超5亿,比去年新增了至少1亿,其中不仅有“网生一代”的“95后”,连50后的中老年人群也在快速增长。新的人群为新的消费活力持续增强奠定了基础。消费供给在改变:商品和品牌正在为新用户、新需求而自我创新。天猫“双十一”当天,约有2.1亿件新品被买走,成交额超过406亿;全天产生1.7亿笔C2M数字化工厂直供订单;22个小时内农产品销售额突破70亿元,有效助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消费场景也在改变:直播、语音购物、“像点外卖一样买家具”成为潮流,既为消费者创造新鲜感,也为品牌商家开拓了数字化运营的新阵地。

  “‘双十一’要不断向前创新,只有这样才会有生命力。”张勇说,之所以有这么多企业愿意投入“双十一”,是因为大家看到了市场,看到了机遇,看到了消费的力量。因此,“创新”应该是“双十一”不变的关键词。

  我们已经可以从今年“双十一”的一些新亮点中窥见未来的轮廓。

  机器正在帮助人聆听需求、解决问题。“双十一”当天,阿里巴巴的智能客服机器人“阿里小蜜”承接了淘宝天猫平台97%的在线服务需求,提供了相当于8.5万名人工客服小二的工作量。它全天提供在线咨询对话量3亿次,解决率达到70%。

  通过人工智能产品天猫精灵,不仅可以“说话下单”,如果开通了声纹支付的功能,还可以直接语音付款。

  在海外市场经营的商户和消费者,也可以用AI技术辅助突破语言关。阿里翻译机器人能熟练使用超过20余种语言以及60余种语言方向。在“双十一”当天,机器翻译的调用量突破了16.6亿次。

  IoT智能设备提高了仓库的运转效率。它可以实时记录、追踪、调配资源,将仓库产能提高50%,人效提高20%,仓库的员工则扮演了实时智能调配和管理的角色。

  这些层面真实地反映了数字经济带来的变化。在技术层面,它为消费者创造更好的体验,为企业带来降本增效的能力;而从整个商业运行链条的逻辑来看,它正在使“人”成为核心,基于人的需求重构商品和服务,进而创造出推动产业数字化、深挖内需潜力的新动能。中国的内需潜力巨大。放眼未来,2019年11月11日的全球狂欢节或许只是一个起点。

1 2 3 共3页

编辑:杨晶

财图

IT

财知道

房产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