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吉平创新工作室
领衔人:张吉平

胜利油田分公司

张吉平创新工作室

  张吉平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0年8月18日,工作室建筑面积273平方米,现有成员22人。其中党员15人,高级技师13人,电气工程师7人,高级工2人。设有钻井柴油机工训练室、培训暨创新攻关室、荣誉展览室和张吉平办公室四部分。工作室积极开展“岗位创新创效创优﹒工人先锋在行动”活动,秉承“凝心聚力,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团队创新”的理念,充分发挥科技领军和创新先锋的作用,开展导师带徒、技术革新、技术攻关、技术交流、成果推广转化等活动,搭建高技能操作人才成长平台。工作室2011年被全国总工会评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2012年被评为“山东省首届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 2013年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传承发挥劳模精神,打造企业技能人才孵化基地。工作室带头人张吉平始终把“做一名业务拔尖、技能精湛的石油工人”当作自己的人生追求,把基层作为实现自己梦想的舞台,先后自主研发160项革新成果,76项获得了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在国家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发表科技论文48篇,2015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工作室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积极做好精神传承、技术传授、接力传递,坚持“新老结合,以强带弱”、“强强联合、互帮互带”等结对模式,张吉平先后与60多名职工签订了师徒合同,在油田“百师带千徒”活动中,工作室成员先后签约了180余名徒弟。先后培养出中石化技术能手27人,50人获得技师、高级技师资格,7人被聘为油田技能大师,完成创新成果46项。开展“争名匠、练绝技”等活动,涌现出一大批技术操作能手,先后有24人在中石化和管理局技术比赛中获得名次。

  聚焦生产技术难题,“八步法”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创效。在工作室开展创新研究的过程中,以生产技术难题为突破口,急企业所急,做企业所需,进而总结提炼了创新“八步法”:工作室按照“八步法”开展创新研究,开发出了一批新的成果。研制的“多功能油料净化处理机”延长了润滑油和设备的使用寿命,获得了全国职工优秀创新成果二等奖。创新工作室发挥集体智慧,通过小组成员的集体合作,提高创新质量,共立项攻关制约钻井生产疑难问题90多项,41项成果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80余项成果获得奖励。20多项成果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井架销子拆装平台》《新型钻具移送装置》已作为配套设备在高原钻机制造厂推广应用,研发的《多功能油料净化处理机》获得了2010年山东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第三届全国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研制的“190系列柴油机高压油泵校验仪”,每台车每月节约柴油0.5吨,该项目已编入《钻井柴油机工标准化操作视频教程》,在全中石化范围推广应用。工作室创建以来完成了130多项创新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50余项,在国家正式刊物上发表论文120篇,工作室自创立以来为企业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带来显性及隐性效益达1.6亿元。

  不断创优技能培养平台,着力推进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工作室配套了钻井柴油机工训练室、理论培训室、荣誉展览室三部分教学场所。为技能人才开展技术交流搭建平台,创建了技能创新基地,配备了钻井PZ12V190B柴油机、小型油罐和螺杆空气压缩机、钻床、喷油器试验台、台钳等设备设施,进行钻井柴油机工40个项目的实际操作训练,结合60个柴油机工项目标准化操作视频,实现了理论和实物操作相结合,展示了48项技能人才技术创新成果实物和模型。工作室为打造一支“想干有责任、会干有技术、巧干有绝活、实干有贡献”的技术团队,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发挥工作室平台作用。请进来,就是利用钻井生产间隙,把一线优秀的柴油机工请到工作室传授经验,工作室先后有2300余人次来参观学习,先后举办柴油机工培训40余期,柴油机工对抗赛6次,培训职工600余人次。还利用承办中石化钻井柴油机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班的机会,把中原、江苏、江汉等油田的高技能人才请进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走出去,就是以工作室带头人张吉平为组长,开展“传艺在一线,解惑在基层”活动,2019年以来,深入20余个基层队,解疑释惑,解决一线生产中疑难问题70余个。切实发挥了工作室提炼传授在教室、技术研究在基层、解决难题在岗位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