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才辉劳模创新工作室
领衔人:邹才辉

北海炼化有限责任公司

邹才辉劳模创新工作室

  “邹才辉劳模创新工作室”以公司全国劳模邹才辉为带头人,创建了20人为主要力量的技术创新工作室。自创建以来,“邹才辉劳模技术创新工作室”立足公司实际,提出“开展技术创新、破解生产难题、推广成果应用、加强培训交流、培养一流人才”的工作目标,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育人为根本”的指导原则,以课题攻关、项目负责制为切入点,确定攻关项目,明确项目带头人,成立攻关小组,吸纳骨干和基层员工共同参与,在项目攻关过程中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促进骨干人才快速成长。

  一是技术攻关业绩显著。工作室围绕挖潜创效,优化生产,大力提升企业经济效益。至今已开展的《增产裂解液化气》、《增产98#汽油》、《催化裂化装置掺炼石蜡基渣油》等项目的攻关。通过裂解液化气与民用液化气分开脱硫、收储,年增加效益3000多万元;通过优化汽油调和生产工艺,增产高附加值98#汽油,每吨可增加效益200元,年增加效益1000多万元; 通过掺炼普鲁托尼、科勒、卡宾达等低硫石蜡基渣油,年增效益5000万元。围绕节能环保,工作室开展《臭气治理项目》、《全厂VOCs治理项目》,不仅减少资源浪费、减少废气污染,对有机硫化物净化效率98%以上。同时通过对柴油加氢低分尾气的回收利用,产生效益达到了1330万元。

  二是技术合作创新途径。通过与周边企业诚德集团对接,实施干气、氮气及净化水互供,不仅提高双方物料的高效利用,而且实现了节水减排,对地方环保起到了积极作用,是区域经济合作共赢成功典范。

  三是技术改造卓有成效。工作室承担的《8万吨/MTEB脱硫装置改造项目》,大幅降低油品硫含量,促进了汽油升级,油品质量达到国Ⅳ标准,实现节能降耗、增加效益目的。《60万吨/年芳烃精馏改造项目》在不影响汽油调和生产的前提下,增产二甲苯18万吨/年,增加经济效益1.5亿元/年。《原料预处理航煤侧线改造项目》,不仅减少添加剂使用,同时预计可增加1.4亿元/年效益。2018年开展实施的《成品油国六质量升级技术攻关》使公司在10月1日前顺利生产出了符合国六新标准的汽柴油产品。开展实施的《S-zorb装置开车和平稳运行技术攻关》不仅有效脱除汽油中的硫化物,生产出更清洁环保的汽油产品,年增产高标号汽油27万吨达到225万吨。

  四是提升员工队伍素质。工作室注重培养公司技术骨干和提高员工的基本素质,通过坚持开展技术培训和举办技术讲座,通过开展班组竞赛和技术比武活动,为公司培养出一批技术骨干,使员工队伍技术素质显著提高,在装置的操作和平稳生产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工作室成员参与和组织举办各类技术培训和讲座64次,参加人员2000多人次,签订师带徒协议66份,组织开展各项应急演练8次,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推进跨装置学习,培养一批“一岗多能”和“全流程”技能操作人员,促进了岗位操作人员的技能知识和应变处置能力的提高。公司共有1名职工被评为中国石化技术能手,有2名员工被评为了广西优秀高技能人才,有1名职工被评为“北海工匠”。

  五是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工作室成员积极发动员工针对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和缺陷提建议,提改进措施,汲取员工智慧,共同参与到优化生产、提高工艺和操作标准的活动中来,培养员工的创新思维。为了提高员工积极性,工作室成员在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中编制了合理化建议征集模块,合理规划流程,做到了员工的建议及时提报及时审批。2018年开展安全环保专项征集活动共征集建议了1624条建议,采纳1112条,表彰奖励160条合理化建议。

  六是促进科技人才成长。为了落实公司人才强企战略,进一步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开展了技术攻关和科技进步奖表彰和优秀论文评选,鼓励技术管理人员自觉投身创新实践,促进学科发展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至今已有21个项目荣获技术攻关奖,有39个项目荣获科技进步奖,评选优秀科技论文68篇。

  七是劳模效应赢得认可。工作室不仅在生产和技术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同时个人的努力也得到了组织和员工群众的认同。谢涛被推荐为北海市优秀专家,徐广、江荣明被评为中国石化劳动模范,谢昌俊被评为广西自治区劳动模范。工作室劳模人物的鲜明形象和吃苦耐劳精神不仅赢得员工的认可,更是激发了员工钻研技术、勤于思索、勇于创新的工作热情。使劳模工作室真正成为推动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的“加速器”,激发职工创新创优的“发动机”,保持和发展劳模先进性、促进职工成长进步的“加油站”。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好劳模工作室的这个创新平台,进一步完善劳模工作室的创建机制,不断开拓创新活动,为实现公司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