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建强创新工作室
领衔人:卢建强

中原油田分公司

卢建强创新工作室

  中原油田文留采油厂卢建强学习创新工作室创建于2010年2月,由14名采油、作业、电气焊、电工、油气集输等工种的高级技师、技师组成,该工作室以汇聚创新激情、凝聚技术力量为理念,以服务油气生产为中心,开展技术难题会诊、名师带徒、关键课题分析、技术发明创造等各种技术创新活动。近三年来,培养省部级、局级技术能手20名,通过师带徒帮助124人通过晋升高级工技能鉴定考试,34人晋升技师,25人晋升为高级技师。先后获得国家级创新成果3项、油田及省部级创新成果46项、国家专利授权40项,39项成果在生产实践中推广应用,累计创效600余万元,成为石油人的“创新引擎”,工作室带头人卢建强被誉为新时代的“金牌”工人。

  技能培训,发挥团队成员技能特长帮助员工提升技能。工作室成员作为全厂各个工种的技术带头人,每年肩负着对全厂和本单位青工的培训任务,通过年初下发员工培训需求调查表,征集培训课题,及时掌握员工技能操作的薄弱环节和学习意向,汇总整理制定出详细培训计划,做到了计划合理、教材科学、记录完整。年举办油田、厂级培训班21期以上、培训员工2000人次。以每月一个主题开展“一样青春别样红”青工综合技能挑战赛,每年有310多名青工参加了采油工、井下作业工、注水泵工、电焊工、集输工等5个工种的7项技能挑战,35名青工获得名次,工作室14名成员被聘任为厂兼职培训教师,6名成员被评为局优秀兼职教师、8名成员被评为厂优秀兼职教师。

  技术服务,发挥团队成果技术优势解决现场问题。根据工作室每名成员的工作单位、技术特长,科学划分技术指导责任区14个,定期为责任区员工进行现场培训,传经到基层。自工作室成立以来,先后解决现场疑难问题1100余项,推广实用技术创新成果364项。通过推广抽油机可拆卸式调平衡操作平台,将调平衡时间由75分钟减少到36分钟以下,不但减少了停井时间,而且减少了调平衡的操作风险。通过水套炉加热保温饭盒的推广,解决了计量站等一线倒班员工吃不上热饭的问题,既安全又节能,一线员工更是对此赞不绝口。其次,还有吊管排牵引改造、用皮带夹角法确定“四点一线”等先进操作法72项,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导师带徒,发挥团队成员示范作用引领青工成才。关心青工成长、关注单位发展,工作室每名成员每年至少与4名员工结成师徒对子,从技术上、思想上、作风上开展传帮带,引领和带动广大员工提升技术技能水平,争做爱岗敬业、业务精通、创新钻研的知识型、技术型、专家型人才。成立以来,共签订师徒协议336份,通过师傅们的言传身教,徒弟的技能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省部级和油田技术比赛中取得了多项好的成绩和名次,其中高阳在河南省职工技术运动会中取得了第2名的好成绩,刘永强在集团公司技术比赛中取得金牌。另外还有不少徒弟和师傅一起开展创新活动,取得丰硕的科技创新成果。

  合作攻关,发挥团队成员集体智慧攻克技术难题。工作室把每月10日、25日定为深度汇谈日,对工作站活动情况进行总结讲评,对工作站成员从生产一线、互动平台网站收集的技术难题和全厂员工提出的创新思路、合理化建议,进行可行性论证,确立攻关项目,并根据课题涉及专业和技术含量,实施团队攻关和独立攻关。自成立近八年来,工作室共取得厂级以上科技创新成果160余项,其中获局级70项、省部级12项、国家级5项,国家专利授权93项。

  多年来,工作室像一个大型的人才培养基地,形式多样的成长通道和发展平台,让更多的蓝领“破茧成蝶”,成员有的从普通技术工人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能手,有的还走上了管理岗位,一批技艺超群、出类拔萃的技术尖兵脱颖而出,中华技能大奖、全国劳动模范、中原大工匠、集团公司技能大师卢建强;全国五一奖章、中原油田首席技师都亚军;中央企业技术能手杨海燕、朱秀芳等,一大批的技术“明星”。

  工作室先后荣获得“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全国能源化学系统职工创新工作室”“河南省职工工作室示范点”“河南省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中原油田示范性创新工作室”、中原油田“党员示范岗”等多项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