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余劳模创新工作室
领衔人:陈建余

南京工程有限公司

陈建余劳模创新工作室

  “陈建余劳模创新工作室”是以“全国劳动模范”获得者陈建余命名,创建于2015年。当时创建是基于石化施工行业技术发展实践的需要,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全国劳模示范引领作用以及所属焊接中心的优势,以焊接、施工工艺技术为研究核心,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技术攻关与创新活动,将先进技术、经验、方法和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近些年来,工作室逐渐成为职工创新创效、技术交流、成果转化、师傅带徒的“工作站”,职工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创新能力、总结先进工作方法、开展职工创新创效活动的“大课堂”。工作室先后荣获集团公司先进基层党支部、青年先锋号、工人先锋号;市城建工会职工小家;公司先进集体、优秀创新团队、技术成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氛围下,工作室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艺、鼓励创新”浓厚氛围,不断加强规范标准学习,扎实理论基础,优化施工方案,做好工法编审、技术开发、专利和技术创新等工作。在工作室骨干成员的引领下,创新成果显著,在专利申报、技术开发、技术推广及工法开发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一是技术专利方面:申报国家专利14 项,已授权一种油气管道注水、试压、排水系统(专利号:ZL 2017 2 0357896.8);绝缘支架保护及辅助穿管装置(专利号:ZL 2016 2 0728044.0);一种管道迁改工程油品回收系统(专利号:ZL 2017 2 0181383.6)等专利14项。二是施工工法方面:工作室组织编写施工工法8篇,其中《大型球形储罐群施工工法》、《钢制输油管道带压开孔双侧双封施工工法》、《长输管道水平定向钻穿越施工工法》等3篇工法被评为集团公司工法,《大型球形储罐群施工工法》被推荐参加国家级工法评选。三是技术开发项目方面:完成了“实芯焊丝全位置自动焊接工艺开发”、“长输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接技术研究”、《球罐全位置熔化极机动焊接工艺开发》等,其中《球罐全位置熔化极机动焊接工艺开发》技术开发项目,现场实现应用,焊接一次合格率96.7%。四是技术转让及推广方面:编写的集团公司级球形储罐施工工法以及球罐自动焊接技术开发提高了公司在球罐市场领域知名度,通过竞标中标了上海赛科球罐安装、中化泉州化工罐区项目等。同时在工法的应用推广上成果较好,通过总结施工经验,编写工法,更好的指导同类项目的施工经营活动,提高施工效率和技术水平。五是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开展方面:为响应公司开展的群众技术创新活动,2017-2018年工作室组织参与上报群众性技术创新项目8项,其中:成品油管道迁改油品回收系统开发应用获一等奖;吹沙围堰法在长输穿越河流的开发应用、采卤水管采用集束穿芯管穿跨越技术应用获二等奖;储运大口径岩石顶管机系统开发应用获三等奖。

  二、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人才培养效果显著

  按照"劳模引领、团队协作、课题立项、开展创新、成果提炼、培训人才"的建设思路,以储罐施工技术创新、长输管道施工技术创新和球罐全位置自动焊接技术研发为目标,以培训、学习、交流、考察、研发活动为载体、以基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努力解决为教材,让成员全程参与,积极主动开展工程重点问题研究,加强研发创新团队建设,解决工程施工难题,开展合理化建议与技术改进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重点做好课题研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辐射、成果转化等工作,使工作室真正成为促进企业创新与攻关的平台。近些年来,工作室共组织制定研发各项课题20余项,职工合理建议参与面达90%以上。通过组织参与合理化建议与技术培训、讲座等活动,使工作室真正成为了促进企业创新与攻关的中心,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创新成果诞生的基地、研发项目实施的平台。

  “陈建余劳模创新工作室”与时俱进,积极开展“双创双提升”活动,创建劳模党支部,创建党员先锋岗,提升职工群众的政治素质,提升业务技能,强化和创新工作室党建工作,发挥劳模支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为营造企业内部“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良好工作风气发挥了示范引领和骨干带头作用。

  三、有效开展创新活动,企业效益不断提高

  近年来工作室通过技术研发、施工工法创新、群众性职工创新创效活动、技术专利申请等工作的开展,在社会认可度上,提高了公司在行业内的知名度,成为了企业的“金色名片”。其中:①通过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接技术研究,填补了国内球罐自动焊接的空白。②通过施工工艺的开发应用,尤其是省部级(集团公司)工法的应用,为项目节省直接施工成本约415万元。③通过群众性职工创新创效活动,分公司创新项目连年获得公司奖励,直接施工成本节省约30余万元。④14项专利授权的获得也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