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东方潮 天津篇】海河之畔 明珠璀璨 - 财经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东方潮 天津篇】海河之畔 明珠璀璨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2021-05-07 08:00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东方潮 天津篇】

  原标题:海河之畔 明珠璀璨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张玺

  渤海之滨,海河之畔。展开天津市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从1924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天津的第一个领导机关——中共天津地方执行委员会诞生,到1949年天津解放;从邓小平同志题写“开发区大有希望”,到滨海新区成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从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再到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基地三区”定位,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天津获得新生,在改革开放浩荡大潮中拼搏奋进,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变化。

  1949年以来,天津全市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率等指标实现跨越式增长,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渤海明珠更加璀璨。

天津港远眺。周伟 李四航摄

图①:夜幕下的天津之眼。视觉中国供图

图②:工人在进行编队飞机组装工作。 近年来,滨海新区大力发展智能科技产业。 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图③:工作人员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天津大运载基地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总装车间工作。新华社发 (孙凡越 摄)

图④:清明假期,绚丽缤纷的泰达航母主题公园风车节开幕,市民徜徉在风车的海洋,感受春天的味道。刘乃文 摄

图⑤:随着湿地保护与修复工作的不断推进,北大港湿地生态环境逐年改善。周伟 王洪峰 摄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天津改革发展开启新征程。天津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天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高质量发展势能不断积蓄,反映天津新动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

  天津市工信局负责人介绍,在加快推动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过程中,天津坚定不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坚定不移以绿色发展倒逼产业转型。

  在一汽大众天津分公司生产车间里,赶订单、促生产,一派繁忙。轰鸣声四起的焊装车间里火花四溅,“手持”焊枪的是大大小小的工业机器臂。

  作为天津市最年轻的绿色智能工厂之一,一汽大众天津分公司2018年8月投产,2019年6月实现满产,并在2020年11月迎来生产第50万辆整车下线的高光时刻。

  不只是一汽大众天津分公司,一汽丰田新工厂、空客A330、三星片式陶瓷电容器、爱旭太阳能电池等一批重大项目不断竣工投产,长征五号、七号运载火箭和空间站核心舱完成总装,不断提升天津经济质量水平。

  天津市“两个围城”治理任务在2020年收官,“钢铁围城”基本破解,市域内炼钢产能由2539万吨压减到1500万吨,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50%;“园区围城”治理基本完成,累计关闭2.2万家“散乱污”企业,完成245个园区治理,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腾出空间。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绿色工厂146家(含国家级58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14家、国家级绿色产品33种。初步统计,全市绿色工厂工业总产值已突破3000亿元,实现绿色发展和经济效应双赢。

  在天津,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等重大平台建设有序推进;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106家,科技型上市企业40家;信息安全产业集群2020年成功入围全国20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信创产业基础及产业培育工作已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经济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背后是天津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营商环境,是锚定“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目标,打造优质服务环境的诚心,是“天津八条”“民营经济19条”“惠企21条”等政策的深入人心。

  开启“十四五”奋进新征程,天津作出制造业立市战略部署。“天津工业基础好、有底蕴,要坚定不移推进智能制造,赋能提升传统产业。”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周济寄语天津未来。

  实事好事增进人民福祉

  天津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天津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坚持每年实施20项民心工程,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天津大力实施市中心城区棚户区改造“三年清零”计划,2019年全面完成147万平方米改造任务,6.24万户棚户区居民搬离棚户区,住上新楼房。

  “我们的城市不能一边是高楼大厦,一边是脏乱差的棚户区。”2017年天津正式启动中心城区棚改“三年清零”行动计划。

  “不怕老百姓‘占便宜’的理念贯穿棚改工作始终。”天津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三年清零”行动计划推进中,相关部门坚持“房住不炒”,加快安置房建设速度。

  政府让利于民,在市区出让地块中,遴选14个地块用于建设棚改安置房,销售价格比周边新建普通商品房下浮20%以上。同时,坚持精准帮扶,采取发放生活补贴、优先安排就业等措施,切实解决搬迁安置居民的后顾之忧。

  天津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组织推动市区棚户区改造工作过程中,发现仍有一些极其零散的具有棚户区特征的房屋未被纳入改造范围。为此,天津市再用3年时间完成41.1万平方米、1.05万户零散棚户区改造。届时,天津将有更多棚户区居民搬迁安置,实现“出棚进楼”的安居梦。

  与此同时,全市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实施稳就业“32条”、应对疫情保就业“76条”等政策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

  “一老一小”问题有效缓解,老人家食堂达到1591个、日间照料中心(站)1157个,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2.3%。

  天津市系统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建立优化分级诊疗模式,推广“互联网+医疗”服务,启动医用耗材跨区域联合带量采购,院前医疗急救平均反应时间缩短至10分钟以内。居民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1.69岁。

  天津市社会保障网进一步织密筑牢,建立职工大病保险制度,养老、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待遇以及医保门诊报销限额、住院报销比例稳步提高,城乡低保、低收入家庭救助、特困供养、优抚对象抚恤补助等标准连续提升,“救急难”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天津市第一时间启动一级响应,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同时,天津市千里驰援湖北、积极参与京津冀联防联控大会战,涌现出以张伯礼院士为代表的一大批抗疫先进典型,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

  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畿大地起宏图。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天津市以开拓创新的思路,敢为人先的精神,践行着新时代伟大使命。

  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服务“千年大计”雄安新区,落实天津市“一基地三区”定位,融入“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天津市内外发力、加减并用,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构建,重点领域实现更多突破,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积极进展。

  2016年11月,北京东南方向140多公里外的渤海湾畔,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正式揭牌,成为京津两市构建协同创新共同体的重要抓手。京津两市突破行政辖区界限,实行共管共建,科技园引进北京中关村运营团队成立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运营服务有限公司。在这里,入驻企业不仅可以享受滨海新区的政策支持,北京中关村一些先行先试的政策也能共享。

  来自北京的汉唐自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建设了5000平方米的研发及成果转化中心。“企业更看重一个区域的发展环境和未来前景。”公司总经理戚扬的观点,代表了多数入驻企业的心声。如今,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注册企业2012家,很大一部分企业来自北京。

  “十三五”时期,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天津市引进北京项目3062个、投资到位额4482亿元,促进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和天津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轨道上的京津冀”越织越密。京滨、京唐、津兴铁路加速推进,津石高速西段开通,互联互通公路网络更加完善。天津中心城区至静海区、宁河区、通武廊等3条市域郊铁路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并同步推进前期工作。全面启动交通运输大数据共享交换及应用、特殊场景智慧交通应用等试点。

  天津全力推进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持续深化津冀港口群合作。天津港集团董事长褚斌表示:“我们将进一步与河北省4家港口集团开展紧密协作,在服务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找到新的发力点。”

  同时,天津市深入推进环保协同,加快构筑京津冀东部绿色生态屏障。加强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PM2.5年均浓度由“十二五”末每立方米70微克下降到2020年的48微克。

  此外,通武廊“小京津冀”试验示范作用初显。三地累计签署实施对口合作协议90项,初步形成多维度、深层次、宽领域的协同体系。通武廊市域郊铁路天津段、廊坊段线路方案初步确定,天津段投融资模式顺利推进。与京冀毗邻的11个镇在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同筑牢首都“护城河”。

  天津市高水平开展合作办医,62家定点医疗机构完成京津冀门诊联网直接结算测试并上线运行。全力推动区域社保、人才一体化,落实京津冀社保待遇资格协同认证机制,实现认证结果互联互通互认。

  天更蓝 山更绿 水更清

  说起位于宁河区境内的七里海湿地这几年的变化,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委会顾问于增会感触很深:现在河清水绿空气清新,不仅有荇菜、红蓼、益母草等野生植物回归,这里还成了鸟儿的乐园,成了真正的“天然氧吧”“京津绿肺”。

  数年前,湿地核心区被人为分割成若干块,形成一个个“土围子”。许多从事渔业生产的承包户大量投放饵料,对水环境造成了污染。2017年4月,中央环保督察组对湿地开展专项督察,明确指出保护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

  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管委会主任陈力介绍,宁河区对七里海湿地核心区、缓冲区土地以及全部苇田水面实行统一流转,根据《七里海湿地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17—2025年)》,实施了水源调蓄、苇海修复、鸟类保护等一系列工程项目。

  现在,疏通了水系、引进了水源,芦苇再现勃勃生机,湿地水质明显好转,由原来的劣Ⅴ类提升到接近Ⅳ类。

  七里海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开启后,养殖户、农民以及农家院经营者纷纷从湿地退了出来。宁河区政府组织专家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更多居民开展河蟹等立体生态种植养殖。

  依托七里海湿地这块天然美玉,周边农民的二次创业之路越走越宽,“金边儿”终于镶了起来。以金镶玉,金玉结合,七里海湿地蹚出了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之路。

  在生态环境越来越优美的津沽大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天津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作出“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要严格中间地带规划管控,形成绿色森林屏障”的决策部署,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天津。2018年,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滨海新区与中心城区中间地带规划管控建设绿色生态屏障的决定》,地方立法为绿色屏障建设保驾护航。

  如今,放眼736平方公里的绿色生态屏障,规模性生态效益已初步显现,原来的拆迁地、复垦地也已披上了蓝绿色彩。

  截至目前,一级管控区内林地面积达到14.28万亩,林木绿化覆盖率提升到20.4%,蓝绿空间占比提升到63.5%,已初步形成了“大水、大绿、野趣、自然”的良好效果。

  天津市还划定了全国首批生态保护红线,实现一条红线管控重要生态空间。2018年9月,《天津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方案》印发,建立了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协调机制。在空间格局上形成了“山水林湿海”的系统保护格局。

  如今,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城市更美。天津将持续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快生态格局重构重塑,切实筑牢首都“生态护城河”,让老百姓的“绿色幸福感”不断增强。

  责任编辑:张菁 王维砚

  刊头设计:李法明

  版式设计、制图:张菁

责任编辑:杨晶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