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金之海”发掘氢能产业新蓝海 - 财经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利用工业副产氢资源优势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

“乌金之海”发掘氢能产业新蓝海

来源:经济日报
2021-04-11 14:48

  原标题:利用工业副产氢资源优势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引题)

  “乌金之海”发掘氢能产业新蓝海(主题)

  零排放无污染、氢燃料电池驱动、加注氢燃料一次可行驶一天……一段时间以来,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市民的“新宠”。

  “坐上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感觉车辆运行平稳,行驶时基本没有振动和噪音,乘坐体验很不错。”市民张伟说。

图为内蒙古第一座日加注能力为600公斤、可提供三种压力等级加注的加氢站。记者 余 健摄

  氢燃料公交车上路

  记者了解到,首批投入试运行的2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是由乌海金财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从乌海海易通银隆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购买的。该车车长10.45米、高3.34米、宽2.5米,额定载客人数23人,搭载50千瓦燃料电池发动机系统,储氢系统搭载单瓶容量为140升的8个氢气瓶,最大氢气充装量26.5公斤,续航里程可达400公里。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氢气和氧气的反应产生电,以电驱动汽车行驶,整个过程只产生电与水,达到了零排放标准。

  乌海金财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世卜告诉记者,目前这些车辆还属于测试阶段,在此基础上计划再投入3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由于这种公交车的性能与当地气候条件、海拔等因素有关,所以我们要等它们行驶一定里程,采集到足够的数据后,对其进行适当调整,之后才能批量上路”。

  据介绍,为了满足氢燃料电池公交车临时加氢需求,乌海金财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与鸿达兴业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内蒙古乌海化工有限公司在海勃湾区合作建设了撬装式加氢站。该加氢站氢气加注量为500公斤/天,加注压力为35兆帕。

  加氢站陆续建成

  记者了解到,乌海市境内资源富集,素以“乌金之海”著称。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焦化工和氯碱化工生产基地,乌海每年工业副产氢约80亿立方米,发展氢能源产业条件优越,前景广阔。与其他制氢方式相比,氯碱制氢具有纯度高、成本低的特点,是公认的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最佳氢源。

  内蒙古乌海化工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致力于发展氯碱产业的大型塑料化工原料制造企业。“我们是一家始建于1952年的企业,对工业副产氢并不陌生,以前利用得不够充分,多余的氢气就排掉了。2013年我们开始深入研究氢气应用,2016年成立鸿达氢能研究院。2019年初获得8个加氢站的立项批文,当年5月于海南区海化工业园区建成了内蒙古第一座日加注能力为600公斤、可提供22兆帕、35兆帕、70兆帕三种压力等级加注的加氢站。”内蒙古乌海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红飞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氢气年产能1万吨左右,“现阶段氢气价格是35元/公斤,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已经吸引了不少来自陕西、山西、宁夏等地的用户。”

  当记者来到位于海南区海化工业园区的加氢站时,两辆长管拖车正在进行加氢操作,加完后它们将前往海勃湾区的撬装式加氢站,为氢燃料电池公交车提供氢气。这些氢气来源正是加氢站背后的氯碱工厂,厂里的工业副产氢通过管道运到加氢站,经过纯化和压缩可达到99.999%的纯度,并用于充装。

  “这是我们建设的第一个加氢站,也是子母站。海勃湾区的撬装式加氢站是第二座,也已投入使用。目前第三个加氢站选址已经完成,准备近期开工。”王红飞指着加氢站旁边的一座厂房告诉记者,这是鸿达兴业股份有限公司与北京航空航天101技术研究所合作建设的液氢生产工厂,已于去年4月份投产。公司将在此基础上建设5万吨氢能源项目(年产3万吨液氢及2万吨气态氢)。该项目将作为乌海市发展氢能产业的示范工程,吸引氢能产业链企业前来建设氢能产业项目,“目前5万吨氢能源项目已经完成可研、环评等工作,正在办理土地手续,即将开工”,王红飞说。

  据了解,2019年乌海市启动氢经济示范城市建设,已相继出台了《乌海市关于加快氢能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2019—2022)》《乌海市加氢站管理办法(试行)(2019—2022)》《乌海市氢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2019—2022)》等政策文件,编制印发了《乌海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助力乌海氢能产业加速发展。

  氢能产业大有可为

  乌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郑胜利告诉记者,乌海市发展氢能产业不仅具有资源优势和价格优势,而且下游应用市场十分广阔,“目前,乌海市煤矿重载运输车辆、矿山特种车辆合计近7万辆,周边同类车辆近1万辆,总计达8万辆。与柴油货车相比,氢燃料电池重型卡车能达到零排放标准,燃料费用低60%左右,在节能减排、运行成本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郑胜利介绍,除了氢能汽车,氢气炼铁、氢气化工等领域也大有可为,“目前位于海勃湾区的内蒙古赛思普科技有限公司年产30万吨氢基熔融还原法高纯铸造生铁项目已进入投料试运行阶段。该项目中氢基代替原来的碳基,不仅可以提高生铁的品质,还能有效减少碳排放。此外,乌海海易通银隆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新能源产业基地等项目也进展顺利。当下,还有不少国内外企业前来乌海开展合作洽谈”。

  不过,郑胜利也表示,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目前乌海市氢能产业还存在产业链基础薄弱、产业龙头企业急待培育、试点示范应用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发挥煤焦化工、氯碱化工‘两大基地’的产业优势,进一步完善氢能产业链布局,拓展更多应用场景,同时大力发展相关产业,尤其是发展氢能燃料电池汽车、氢能使用标准化检测中心、车用压缩氢气电池重卡、液氢产业等重点基础产业,积极开展制氢、纯化、储运、加注等方面的示范运营,不断探索氢能经济发展路径,尽快形成氢能产业集群,推动乌海煤焦化工、氯碱化工产业绿色清洁循环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记者 余 健)

责任编辑:杨晶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