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0年敖汉小米如何叫好又叫座 - 财经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8000年敖汉小米如何叫好又叫座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2021-04-08 11:27

  原标题:8000年敖汉小米如何叫好又叫座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玉波

  寻常人家餐桌上再熟悉不过的小米食材,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却极不寻常。

  当地人口中经常说的一句话,“我们种的是粟、黍(成熟的谷粒脱壳后成小米)谷物,吃的是粟、黍文化,品的是8000年的旱作农耕文明。”

  作为“世界小米之乡”,敖汉旗有着8000年的小米种植历史。如今,敖汉小米正以卓越的产品品质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助推赤峰相关产业的发展。

  2002年,敖汉旗兴隆沟遗址出土了1500多粒粟和黍碳化颗粒标本,经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鉴定,这些粟、黍距今已有8000年历史,比中欧地区谷子发源时间还早2000年至2700年,比我国河北武安磁山遗址出土的粟的遗存早500年至1000年,被认为是人工栽培形态最早的谷物。2002年,敖汉旗以粟和黍为主的“敖汉旱作农业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旱作农业文化遗产。

  最近几年,敖汉小米的市场收购价一直是稳中有升,农民种植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敖汉旗新惠镇新地村的农民崔涛,家里的一百亩谷子,今年的产量大约有六万斤,如果按照每斤两元七角的价格卖出去的话,纯收入至少能到七万元。

  在金厂沟梁镇海祥杂粮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以土地和资金的形式入股,去年每亩地增收500元,其中的贫困户除增收外,每人还可分得红利230元。该合作社理事长于海祥告诉记者,该合作社流转了600亩土地种植溯源谷子,消费者可在电商平台上全程观看谷子的生长过程。

  越来越多的村民看到种谷子、卖小米有利可图,于是纷纷扩大种植面积。与此同时,敖汉小米产业的发展,也让一些外来资金看到了机会。跟敖汉小米已经打了20年交道的王伟,最早是一名粮食经纪人,走乡串户从村民手里收购小米,再运到外地批发贩卖,渐渐地他发现,敖汉小米市场需求量很大,可要想提高效益,必须进一步提高小米的品质,于是,他萌生了流转土地自己种植的想法。

  王伟流转了五百亩耕地,首先进行了科学化的农田改造,摒弃了传统种植方式,坚持搞生态种植。渐渐地周边的村民发现,王伟的五百亩谷子在不施用化肥和农药的情况下,会出现一些病虫害和杂草,可是产量并没有下降,而且收下来的小米颗粒饱满,口感也更好,卖家也更高了。

  敖汉小米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小米品质好,这让敖汉旗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于向生看到了投资机会,在外闯荡了20年的他回到家乡,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收购了当地一家濒临倒闭的种子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研究和繁育新的谷子品种。

  小米研究院成立之后,于向生把国内二十多个谷子品种收集到一起,利用中国农科院的科研技术力量,研发新的更适合敖汉旗土壤气候条件的谷子品种,同时他还流转了五千亩耕地,建立了生态种植基地,通过科学的管理,种出了符合国家有机食品要求的优质小米,这些小米全部在网上销售,每斤能够卖到20元左右。

  2018年以来,敖汉旗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电商平台和基地建设,做大做强小米百亿元产业,着力打造“中国谷乡”。

  敖汉旗探索发展“定制农业”“订单农业”新模式,拓展网络销售渠道。

  目前,该旗有优质杂粮种植基地180万亩,建设绿色杂粮种植基地27.2万亩,有机杂粮种植基地5万亩。如今,在内蒙古敖汉旗,以谷子种植为代表的旱作农业系统,已经被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地,当地政府正在大力推广生态种植,进一步提高品质,促进一方百姓增收,打造有高附加值的完整小米财富产业链,让小米这张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的历史名片更加闪亮。

责任编辑:陈思南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