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莉
与往年不同,今年春节黄金周,“就地过年”改变了城乡居民的消费模式,庞大的就地过年人群催生新消费,加速开启新春“开门红”。
从卖商品到卖服务,服务消费呈现爆发式增长,拉动餐饮、文娱等行业快速复苏。从量的增长到质的提升,品质消费成为时尚。在疫情防控趋严的环境下,消费结构分化的趋势得到延续。消费者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线上,“宅经济”消费需求保持旺盛,一些新的消费热点加快涌现。云赛事、云旅游、云花市等线上文化活动,丰富了人们的假日休闲需求。与此同时,与“宅经济”相关的信息服务、动漫游戏、外卖和半成品渠道销售等迎来较快增长。在不断刷新纪录的数据背后,消费市场持续复苏,并且呈现出迭代升级态势。
从供需两端看,“就地过年”虽然对客运、远程旅游等行业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供给端保障充足、需求端消费旺盛的总体格局并未改变。节前全省商务部门指导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加强货源组织备货和储存,丰富商品品类,增加主副食品供应量,应对异常天气,充分满足居民节日生活需求,确保了各地生活必需品供应正常有序。群众消费信心进一步增强,市场持续回暖。
但也要看到,当前消费市场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仍存在滞后现象,新型消费发展还存在基础设施不足、服务能力偏弱等问题。
顺应消费升级,把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消费潜力充分激发出来,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加快推动新型消费扩容提质,要主动作为,化危为机,促进消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完善消费基础设施。加快提高供给质量,促进商品和服务供给从中低端迈向中高端。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协作,贯通旅游、出行、餐饮、住宿、商贸等服务链条,全面提升服务体验。完善省级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提升资源共享和行业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