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精致”的坑“有请”也莫入-中工财经-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财经

消费

“伪精致”的坑“有请”也莫入

2019-01-25 10:57:5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佘宗明

  

  

  近日,一篇题为《“伪精致”正在掏空年轻人的钱包和内心!》的文章热传,直言“伪精致”正变成年轻人眼前的消费主义陷阱。文中提出的青年一代的“伪精致”消费倾向值得深思。

  

  什么叫“伪精致”?最直观的特点大概就是,外在雅致、表象光鲜,可这其实是为了看着精致而扮得精致。精致的表象下,是有些人私人生活中很少拿来示人的邋遢、做作和欠债。

  

  追求有质感的生活本无可厚非,实现跨越式的消费升级也是个人权利,将生活品质的追求跟“精致”的标准对标,他人似乎也不应指责。问题是,如果所谓的精致只是“社交软件”裹挟下的假面表演,那难免因“装”而伪。装得再像,也只能是在虚拟现实里假装过得很好,既改变不了现实里的“糙”,还会被“装精致”付出的高昂成本拉低生活品质。

  

  有句话说,“面具戴久了,就会忘记真实的自己”。年轻人,如果沉浸于“伪精致”带来的虚妄满足感,很容易陷入其中、迷失自我。

  

  如果对精致的认知止于外部的光鲜,将“精致”肤浅地定义为晒风景照、晒咖啡馆、晒奢侈品、晒时尚穿着……晒晒晒,那只会坠入“伪精致”的囚笼,非但失去自我认知的坐标,还会为其所累、受其所害。

  

  也许对“伪精致”者来说,精心打造文艺范或高冷气质的“人设”,也有其自洽的逻辑:人都是活给别人看的,所以自己过得再怎么困窘、家里怎么一地狼藉不要紧,重要的是别人眼里的自己要体面,所以无论去掉“滤镜”后的生活多不堪,都要将精心营造的岁月静好表象、贵族般的高级生活场景展示给他人——哪怕去一次高档餐厅接下来得吃泡面半个月,晒一次照片得美颜半个小时。要的就是“装自己的精致,让别人羡慕嫉妒恨去。”

  

  只不过,所有硬撑出来的“伪精致”,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锦衣玉食,可颐其形”,但维护这层形象的成本极为高昂。因为“伪精致”往往意味着对自我消费能力的揠苗助长,对工资卡的洗劫。

  

  不难想见:既然它只将自我身份认同的“升维”跟外表光鲜挂钩,那就免不了要靠炫耀性消费支撑那层精致,可就像“北上广不相信眼泪”那样,钱包与网贷额度也不相信精致。套用那个句式就是,出来“伪精致”,迟早是要还的。到头来,这些“伪精致人士”经常是收支量表长期赤字,月光之余还得靠借钱度日。

  

  与“伪精致”对应的消费观,看起来是前卫的超前消费,实则是虚荣消费。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在著作《有闲阶级论》中说,通常来说,商品价格上涨会导致需求的降低,但在某些商品上却存在着价格上涨反而导致需求增加的现象。这也就是“凡勃伦效应”,支撑这种景象的重要动力就是虚荣消费。用法国社会学家鲍德里亚的话来说,购买这类物品不只是“当作工具来使用”,同时也是“当作舒适和优越等要素来耍弄”。

  

  被那些时尚类营销牵着鼻子走、凭着“勒紧裤带也要虚荣消费”撑起的精致,注定跟真正的精致背道而驰。精致的基本要求与其说是精美妆容,不如说是雍容;与其说是取决于物质,不如说是取决于生活态度。活得精致,也理应是发于心、溢于行,或者说由内到外自然而然的精致,而不是精心凹出看起来“精致”的造型。

  

  这样不流于俗套的精致,才是真实而自在的,它不会肤浅地认为,只买贵的、只用大品牌、只晒最光鲜便变得高雅,而是在举手投足间显现出那种让人舒服的气质和魅力。有些人素面朝天,也比那些浓妆艳抹者要精致,他们没有心为形役,没有被物质层面追求绑架,而是对精致有更高层次的理解,在内就是清醒地体认自己,追寻内心的自洽感,在外则是保持自己独特的仪式感,对生活保有一份热爱与敬惜。

  

  拒绝“伪精致”,不被物欲俘获,不为取悦而“装”,人格独立而坚韧,内心平静但强大,“精致”就不会只是拼命够却够不着的外在标签,而是自内而外散发的气质画像。

  

  

编辑:白胜利

财图

IT

财知道

房产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