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莱德欲短期满仓 A股被笑“不知深浅”-中工财经-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财经

金融

贝莱德欲短期满仓 A股被笑“不知深浅”

2018-07-30 13:09:55  来源:金陵晚报

  外资私募巨头“五折超低费率”并没让利?

  在A股长期低迷、众多私募为留住老客苦苦挣扎时,外资私募巨头贝莱德在国内发行的首只私募产品轻松“吸睛”,不仅募集金额乐观,更以“超低费率”和“短期满仓A股”打破了国内私募常年以来的微妙平衡。

  “这两天不少客户说人家外资巨头费率只有我们这些土鳖的一半,不知道怎么回应,今年业绩不好没有发言权。”上海一知名私募负责人对《金证券》记者表示,贝莱德的一些行为确实想不到,对国内私募有冲击,至于影响有多大,私募圈还在继续观察。“如果后面业绩好,收费又确实低,国内私募应该会有调整动作。”

  短期满仓A股是否“不知深浅”?

  6月29日,全球最大的资产公司贝莱德在官方微信上宣布,在中国成立并成功登记备案第一只境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贝莱德中国A股机遇私募基金1期”,服务对象是中国的机构投资者与高净值的个人投资者。

  《金证券》记者获悉,该私募产品预计7月30日结束募集,募集结束后将一次性建仓,投资范围是A股股票。中信证券给投资者的推荐资料显示,该私募建仓将于7月底8月初完成,而且是满仓。

  在A股市场持续低迷的当下,贝莱德计划迅速建仓、满仓操作让人吃惊。上述上海私募负责人对《金证券》记者表示,路演推荐资料称,贝莱德看好目前的A股市场,对其在科技及大数据方面的专业优势和量化选股模型非常有信心。

  据悉,贝莱德获得收益的方法是通过在高度分散化的配置中多点开花。其认为现在A股市场估值合理,接近底部区域,虽然无法精准判断底部的点位和见底时机,但满仓持有的好处是不会错过随时可能会出现的大涨。

  自2017年开始,外资私募开始大举进军中国市场。截至目前,已有富达、瑞银、富敦、英仕曼、惠理、景顺纵横、路博迈、安本、贝莱德、施罗德和安中投资等11家外资机构,先后在中国基金业协会登记成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

  对贝莱德计划短期满仓的做法,国内大多数私募评价“不知A股深浅”。

  深圳一私募基金负责人对《金证券》记者说,目前已登记备案的15只外资私募产品中,有10只是股票型基金,收益都非常一般,有的甚至很差。“富达中国股票1号是国内第一只外资私募基金,今年净值跌幅接近10%。富达的实力并不比贝莱德弱。”他表示,如果贝莱德真像宣传中所说,短期迅速建满仓,他个人对其中期业绩是不看好的。

  五折超低费率并非大幅让利?

  比满仓操作更引私募圈争议的是贝莱德的“大幅让利”。该产品宣传的着力点就是较行业平均水准低了约50%的“超低费率”。

  《金证券》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私募基金除了申购费和赎回费外,主要的收入来源是管理费和业绩报酬计提,私募权益类基金管理费率通常为基金净资产的1.5%-2%,业绩报酬计提比例为盈利的20%。而贝莱德此款产品的管理费费率为0.75%,业绩报酬计提比例为10%。

  上海知名私募负责人称,贝莱德的产品主要采取量化投资策略,以被动持有投资为主,所以管理费低可以理解。因为量化投资并不会产生太大的超额收益,所以业绩报酬计提比例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也可以理解。他认为,贝莱德的让利是在A股低迷与境外私募基金业绩下滑压力下的无奈选择。

  深圳那位私募负责人的看法比较激进,“我觉得只是收费模式不一样而已,并不存在让利。”他对《金证券》记者分析,贝莱德这款产品费用结构里有两块和国内私募不同,一个是0.75%的销售服务费,一个是行政服务费。

  “管理费费率0.75%,销售服务费0.75%,加起来也有1.5%,和国内私募收费标准差不多,何况还有另收的行政服务费。”深圳私募负责人称,现在国内私募的管理费率大多为1.5%,但其中有一半会分给渠道,“贝莱德只不过把分给渠道的单列为销售服务费而已。”那国内私募从未收取过的行政服务费是什么?他认为就是雇佣的帮忙进行申购赎回的客服费用,“如果这个不外包,应该也是公司自己收取的。”

  业绩报酬计提比例确实是让利了啊?对于记者的疑问,深圳私募负责人笑称,“我对他们的业绩不看好,反正中期也收不到业绩报酬,10%和20%又有什么区别?降到5%我也不惊讶。”

  但非常不看好的只是少数意见,《金证券》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大部分国内私募甚至券商资管对贝莱德此款私募产品高度关注,一位参加了路演的券商人士说,虽然现在很多产品号称量化选股、大数据选股,但真正能做到机器学习、卫星定位某个上市公司的活动、机器抓取重要言论分析的,并不多,他期待有超过30年量化投资经验的外资巨头能在A股市场上有新突破。

  有意思的是,高净值人群其实对“超低费率”并不敏感。“只要收益好,业绩提成哪怕30%我也无所谓,就怕没钱可提。”江苏的王女士对记者感慨。她持有国内一家大型私募的产品,投资了500万元,今年该产品净值已经下跌了近两成。

编辑:陈思南

财图

IT

财知道

房产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