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智造”亮相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描绘中国制造的灿烂前景-中工财经-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财经

产经

“安徽智造”亮相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描绘中国制造的灿烂前景

2019-09-20 22:05:22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合肥9月20日消息(记者孙叶 高艺宁) 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今天在安徽合肥开幕。

  

  大会以“创新创业创造迈向制造业新时代”为主题,突出“国家级”“世界性”“制造业”三大特色。记者从组委会了解到,本届世界制造业大会汇聚国内外近700家企业参展,既有全球制造业最前沿技术和最新成果,又有安徽制造业发展成就和特色产品展示,“安徽智造”闪耀世界舞台。

  

  70年来,作为传统制造大省的安徽实现了从“创新追赶”到“创新引领”的历史性变革。从当年的中国第一台VCD、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到今天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全球最薄0.12毫米触控玻璃,一项项“世界第一”展现了安徽创新的“闪光轨迹”,创新已经成为安徽的最大优势、最靓名片、最强音符。

  

  合肥赛为智能公司产品(央广网记者 高艺宁 摄)

  

  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加快迈向中高端

  

  在安徽,传统产业占工业经济的60%以上。要实现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跨越,必须迈过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道“坎”。近几年,安徽省以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引导企业大力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钢铁、有色、化工、纺织等传统产业“浴火重生”,加快迈向中高端。

  

  作为我国汽车工业初期为数不多的车企之一,安徽老牌汽车企业——“江淮”已走过55个春秋。如今的江淮汽车,对标国内外先进制造业,大力推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为中国迈向制造强国贡献力量。

  

  江淮iEVS4新型能源汽车生产线(央广网记者 高艺宁 摄)

  

  “百米加速只需要4秒、高颜值、噪音轻、行驶流畅…”试驾结束后,来自香港的王先生对即将上市的江淮iEVS4新型能源汽车赞不绝口。在本届世界制造业大会,这一江淮大众首款共线纯电SUV在高端制造展区亮相。此外在长三角一体化、户外无人驾驶汽车体验区等展区,也可见到江淮汽车旗下产品和服务的身影。

  

  “科技引领进步,创新驱动发展。只有始终坚持技术创新,方可将产品品质、性能提升到更高水准。”江淮汽车党委副书记王东生告诉记者,江淮汽车每年将销售收入的3%—5%作为研发投入,全力打造中国品牌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截至2018年年底,江淮汽车累计拥有授权专利12333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750件,成为国内首家专利过万的车企。

  

  江淮iEVS4新型能源汽车生产线(央广网记者 高艺宁 摄)

  

  江淮汽车与蔚来汽车联合打造的世界级智造工厂,采用“互联网+智造”模式,配备大量智能化设备,焊装整体自动化率高达98%,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江淮汽车与蔚来汽车联合打造的世界级智造工厂(江淮汽车供图)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这一智造工厂已经拥有了国内自主品牌首条全铝车身生产线。

  

  据王东生介绍,相较于传统的钢制车身,铝制车身更轻,且兼具强度更高及抗扭性能优秀的特点。2018年,随着万台ES8在此下线,江淮汽车突破了汽车轻量化制造和大规模生产的技术瓶颈。

  

  聚焦“高端+智能”,安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速。记者从安徽省经信厅了解到,今年1-7月份,全省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5.2%,制造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7.4%,其中七成左右都投向了传统产业。

  

  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探索科技前沿“无人区”

  

  本届世界制造业大会上,一位颜值与才气并存的虚拟主播“受邀”参与人工智能·中国声谷高端论坛进行现场主持与互动。这是科大讯飞基于自身的语音合成技术推出的首个多语种A.I.虚拟主播“小晴”,可完成中、英、日、韩等多种语言的播报。讯飞翻译机3.0、智能办公本、智能录音笔等产品也将一同在中国声谷展馆亮相。

  

  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展(央广网记者张宣剑摄)

  

  “我认为安徽是个好地方,合肥是个好城市,非常适合做核心技术研究。”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工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如今,电子信息行业已成长为安徽省第3大行业,今年以来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保持在20%以上,1-7月增长30.4%。

  

  以科大讯飞为龙头的“中国声谷”是中国唯一定位于语音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2018年,安徽省启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将基于科大讯飞的人工智能技术,重点打造“三中心两平台”,建设感知智能研究中心、认知智能研究中心以及智能芯片研究中心。

  

  刘庆峰告诉记者,在各项政策支持下,安徽省的语音产业发展迅速,科大讯飞持续保持核心技术优势,在语音识别、语义理解、人工智能等多领域储备成熟技术。

  

  科大讯飞3.0翻译机亮相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央广网记者徐鹏摄)

  

  “只有靠奋斗才能解决我们未来发展的问题。”在刘庆峰眼中,在人工智能的主赛道上,没有办法小富即安,必须奋斗大成。

  

  “技术进步对制造业进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新双创时代到来,如能抓住人工智能产业的机遇,将在全球价值链中掌握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刘庆峰说,在此方面,科大讯飞坚持源头技术创新和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不仅坚守在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产业中,并以持之以恒的创新,探索在人工智能科技前沿的“无人区”。

  

  下好“创新先手棋”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不仅会写毛笔字,还能实现完美模仿,甚至连笔锋都能一丝不毫的复刻呈现。在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轻巧型并联协作机器人向记者表演着“拿手绝活”。

  

  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研发的轻巧型并联协作机器人(央广网记者 高艺宁 摄)

  

  作为深耕智能机器人、智能装备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型研发机构,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在本届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展出了近30组/件机器人“明星”展品,充分展示“皖籍”机器人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科技创新实力与成果转化能力。

  

  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研发的智能装备(央广网记者 高艺宁 摄)

  

  “3年前,正是安徽在科技创新领域包容开放的态度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我们在这里落户。” 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市场部总监钱程向记者坦言。

  

  近年来,安徽省着力下好“创新先手棋”,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方阵。一批大科学装置落地生花,一群高精尖人才接踵而至。钱程告诉记者,扎根安徽3年来,该研究院从创新研发、创业孵化、产业培育等科技成果转化核心环节链,均深切感受到了科技创新带来的动能激发。

  

  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研发的智能机器人(央广网记者 高艺宁 摄)

  

  记者了解到,安徽省非常重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相继印发了《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安徽省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7年)》,并出台系列配套政策,为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描绘了清晰“路线图”。“对我们而言,政策带来的利好机遇,蕴藏着巨大的产业潜力。” 钱程说。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如今,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的安徽,迎来崭新机遇,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中部崛起两大国家战略共同覆盖的唯一省份,良好的营商环境更是吸引大量高新人才落户安徽。

  

  以合肥经开区为例,借力中科大高新园区和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创新院等重大协同创新平台,建有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等一批科研院所,以项目揽才以产业聚才,其 “精准引才”的创新之举,取得了卓然成效。“从2017年成立至今,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已聚集了260余名高层次研发人才,硕博占比80%,211、985、C9院校占比70%以上。”钱程介绍说。

  

  践行绿色智造 新兴产业引领绿色发展

  

  在彩虹(合肥)光伏有限公司厂房,机器轰鸣,一块块光伏玻璃有序地“流淌”在生产线上。

  

  彩虹(合肥)光伏是全球最大的全氧燃烧光伏玻璃生产基地(央广网记者 高艺宁 摄)

  

  彩虹(合肥)光伏副总经理方忠喜告诉记者,在向太阳借能的过程中,彩虹光伏积极践行绿色智能制造,针对光伏玻璃生产中排放大量400℃-600℃高温烟气中产生的余热,“彩虹”启动了余热发电项目,回收60%热量用于发电,年发电量在2800万度以上,另有少量用于生产生活使用,大幅度节约了电能费用。

  

  彩虹(合肥)光伏玻璃的智能化生产(央广网记者 高艺宁 摄)

  

  “绿色制造如今深入人心,已经成为企业的责任与追求。”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科技发展部常务副部长杨建强,向记者介绍了近年来该院在太阳能光伏发电领域取得的成就。“如转换效率最高的铜铟镓硒薄膜电池、面积最大的碲化镉发电玻璃、零排放的新能源房屋等,无不契合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9月18日下午,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自主研发的中国首片8.5代TFT-LCD玻璃基板正式下线,此前,我国大尺寸液晶电视所需的相关技术和产品完全依赖于从国外进口。这一前沿技术也在本届世界制造业大会上进行了展示。

  

  中国自主研发的首片8.5代TFT-LCD玻璃基板在安徽蚌埠正式下线(中建材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供图)

  

  “近年来,安徽省的创新氛围愈加浓厚,各级政府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全力支持企业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促进企业不断在创新道路上勇于探索,涌现出很多安徽首创,中国首创乃至世界首创的技术和产品。”

  

  杨建强说,在这种创新氛围的激励下,我们也在研发创新、研发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加大投入,彻底解决成果转化进程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将先进的研发成果切切实实变成先进的产业成果。

编辑:白胜利

财图

IT

财知道

房产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