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倒计时 地方密集部署稳增长硬招实招-中工财经-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财经

宏观

年度倒计时 地方密集部署稳增长硬招实招

加码稳工业效益,扩大有效投资成重头戏

2019-10-29 07:51:44  来源:经济参考报

  10月28日,山东省发布前三季度GDP数据。初步核算,山东省前三季度实现生产总值62309.4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4%。官方数据显示,目前,除新疆、河北、吉林三地外,地方三季度经济成绩单悉数出炉。从地方“三季报”来看,“总体平稳”仍是关键词,但与此同时,不少地方也坦言四季度稳增长“任务艰巨”“压力仍大”。

  距离年底还有不到两个月时间,加码稳增长,冲刺年度目标,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10月中旬以来,不少地方紧锣密鼓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出台相关方案,部署以更有力举措打好稳增长“硬仗”。从地方发力重点看,稳工业效益,扩大有效投资成为重头戏,重点抓好制造业大项目、加快发行使用地方政府债券等一系列大招实招将加快落地。

  2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陈武主持召开部分市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强调,把稳增长作为当前首要任务,拿出真招实招硬招,打一场稳增长的硬仗,千方百计扭转经济下行态势,全力以赴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好四季度稳增长这场硬仗,必须要以非常举措、超常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此外,陕西省政府16日召开第23次常务会议时指出,要把稳增长、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手抓当前,全力实施逆周期调节,一手抓长远,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11日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时强调,要把稳增长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来抓,在思想上把弦绷得再紧一些,拿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打一场“六稳”工作狙击战、攻坚战,以冲刺的姿态做好四季度经济工作,努力完成全年预期目标。

  “目前地方经济稳增长仍面临一定压力和挑战,包括,减税降费效应及扩内需动能仍待释放,购进价格与产出品价格之差扩大,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经营利润,企业扩产意愿不足拖累地方经济增长。”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地方已在加紧部署稳增长大招实招。值得一提的是,在地方冲刺四季度稳增长举措中,稳工业效益,扩大有效投资被频频提及。

  浙江省21日召开的省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强调,要突出抓好工业生产,把“稳工业”摆在重中之重位置,聚焦工业大市大县和重点行业精准发力,突出抓好企业服务,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惠企政策。会议还强调,要全力推进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制造业大项目、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和民生领域大项目。

  云南省26日召开全省加快发行使用地方政府债券更好发挥有效投资拉动作用会议,强调要以落实好项目为抓手,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地区、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扎扎实实谋项目。抓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带动扩大有效投资。全力以赴冲刺四季度各项工作,坚决打好全年收官战。

  章俊认为,通过稳投资拉动稳增长仍是地方施策重点,除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外,地方还在企业转型和民生领域加大力度,增加配套建设及资金投入,通过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新型投资发展,培养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提高投资效率。下一步,要在推动国企改革的同时,改善不同主体的投资环境,提振投资新动能,使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齐头并进。

  此外,章俊指出,稳工业效益的根本在于稳需求与降成本。稳需求的重点是稳就业与不断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及消费预期;降成本的关键在于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加大金融机构对小微民营等经济运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在全球经济放缓和国际需求疲弱的情况下,稳增长需要更多地借力于国内需求。长期经济增长活力的提升需要倚重制度上的变革、营商环境的改善等。而短期之内,无论是稳增长还是稳工业效益,都需要尽力挖掘一些能够刺激总需求的潜力。”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林致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在内需方面,需加快专项债安排实施进度,重点支持新型基建等,引导民间投资和制造业投资。继续落实减税降费、高技术项目投资加速折旧等政策,降低企业财务成本和运营成本。

  万博新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张海冰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地方经济“三季报”显示,广东、浙江、江苏等新经济发展较为充分和领先的省份,云南、贵州、西藏、宁夏等基数较低及特色经济发展较好的西部省份经济增速较快。湖北、湖南、安徽、河南等一些中部省份新动能势头发展良好,稳增长效果也较好。而那些老供给仍占重头的省份则面临更大的稳增长压力。

  “因此,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供给,发展新经济产业和特色经济,也应成为地方稳增长的重点。地方政府应从加快完善和优化营商环境入手,更加注重激发微观市场主体的活力,发挥企业家和创业者的积极性,推动新供给新动能尽快形成规模。”张海冰说。

编辑:陈思南

财图

IT

财知道

房产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