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才”登岳麓高 “智”引湘江远-中工财经-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财经

宏观

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中,湖南作势欲飞——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才”登岳麓高 “智”引湘江远

2019-08-02 09:02:06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湘江滚滚南来,滔滔北去。

  这条湖南的母亲河,承载3000余载楚汉历史,滋养和传承了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江水如龙,凝聚了伟人的气概和信念。

  昂首新时代,湖湘人民抓住中部崛起战略机遇,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新旧动能加快转换,作势欲飞。

  7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北京举行以“红色热土新征程 中部崛起新湖南”为主题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湖南专场新闻发布会,向公众展示了建国以来三湘大地发生的巨大变化——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由1952年的27.81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3.64万亿元;人均GDP从1952年的86元增长到2018年的5.29万元;2018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19万亿元、为1952年的1884.69倍……

  百舸争流

  塔吊林立,机械轰鸣,三湘大地项目建设一浪高过一浪——

  比亚迪宁乡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日前启动建设,项目一期总投资高达50亿元,将打造华中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战略基地,达产后年产值将高达100亿元;

  总投资7.5亿元的长沙智能终端产业基地华为HUB仓项目启动建设,电子产品集散分拨中心、立体自动化仓库即将拔地而起,一个1小时物料配送生态供应圈正逐渐成形;

  投资70亿元的株洲信息港、投资50亿元的奇点汽车、投资30亿元的汉德车桥等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株洲正加速建设中国动力谷,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的引擎……

  湘水之畔,一幅“产业建设百舸争流图”正徐徐展开,澎湃着高质量发展的“速度与激情”。

  “以前这样的项目从签约到交地,最少要8个多月,现在项目不到4个月就开工,堪称‘极限’。”项目建设的“湘江速度”让汉德车桥(株洲)齿轮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康晓华惊讶不已。130亩土地征收,88万立方米土石方外运,87天完工、交地;市区联动、多头联审,项目审批比原有时限缩短160个工作日……

  产业项目建设“极限速度”蕴含着湖南决策层的战略眼光。

  “要下决心研究产业、培植产业、壮大产业,以一件件具体工作、一个个具体产业和项目,推动‘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真正落实落地。这是我们这一代湖南人的历史责任。” 2017年9月,在高规格的产业观摩和推进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强调。

  2018年,是湖南省的“产业项目建设之年”,全省累计完成投资1300亿元以上,规模工业增长7.1%左右。

  “产业兴则湖南兴、产业强则湖南强。”采访时,记者常能听到类似的话语。

  目前湘江新区各产业链累计新签约项目50余个,对接项目近300个。“项目有力带动了产业链的建设,最终将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湘江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刘中杰介绍,“项目建设承载着湘江新区发展的希望,‘突破三千亿、领跑中西部、挺进一方阵’的目标,我们有信心完成。”

  谁主沉浮

  1分钟,在湖南意味着什么——

  天仪研究院“潇湘二号”卫星绕地球1%圈;配送机器人发送订单超5个;加加酱油生产3000瓶原酿造酱油……

  近日一条名为《智造星城·自在长沙》的视频,展示了湘江新区在智能制造上创造的奇迹。智能制造已成为湖南的一张“金名片”。

  目前,湖南认定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25家、示范车间20个,市级示范企业上百家。三一集团、红太阳光电、威胜集团等9家湘企,成为全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如何把智能制造落到实处?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胡衡华的策略是“两手抓”——一手抓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一手抓新兴产业智能化培育。

  工程机械是长沙的支柱产业,2012年产业迎来调整期,工程机械行业一度陷入迷茫。龙头企业三一重工仿佛一夜之间便跌入到了谷底,混凝土机械销售掉了80%。“要么翻身,要么翻船。”面对危机,三一重工积极转型。

  如今三一重工的18号厂房被誉为“亚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企业走向新辉煌,预计2019年上半年度实现净利润65亿元到70亿元,同比将增长91.82%到106.58%。

  据统计,截至2018年底,共有464家企业完成了智能制造试点改造。2019年刚过半,长沙智能制造试点企业名单上又新增了203家。

  从“智”高点启航,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飞速,正加速融入世界奔向未来。

  5月15日首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汇聚1150家参展企业,24家全球工程机械50强主机企业、14家世界500强配套件企业,国际展商比重超过22%,现场交易额突破200亿元。

  于斯为盛

  岳麓书院历经千年弦歌不绝,学脉延绵。

  岳麓山下,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知名高校汇聚了湖南最优质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人才和智力资源。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千古名联如今在“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释放了新的内涵。

  “大学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是创新创业的沃土。”2017年,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调研大科城提出,要充分调动政府、高校、企业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把广大师生、科研成果与市场更好地对接起来。

  仅用时1年,大科城就摇身一变,成了湘江之滨的“智谷”。

  这里聚集着20多所高校院所,57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40余名两院院士,30万余名在校大学生,10万余名科研人员。这里也在源源不断向湖南经济创新和发展输出“智”力支撑。

  “以前教授的科研成果大多锁在抽屉里,如今可以通过科创平台向本地乃至全国范围输出。”大科城科创服务中心科创合作部负责人周俊杰告诉记者,更多的高校科研成果正加速走出校门,与企业、市场对接。

  “该平台不仅能实现人才测评、技术服务、成果发布三大功能,还能为企业与人才提供全流程服务。”他介绍,平台已促成3项科创合作项目,单项价值达千万元。“现在还有8000余项科研合作项目正在洽谈中,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科研成果在湘江新区完成转化。”

  以“智”谋胜不断刷新湖南高质量发展的速度与高度。2018年,全省专利申请量为94503项,授权量为48957项,分别是1985年的156倍和4079.8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9年的3.3%提高到2018年的23.2%……(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赵航 方大丰)

编辑:陈思南

财图

IT

财知道

房产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