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海玉劳模创新工作室
领衔人:武海玉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武海玉劳模创新工作室

  “双实”促“双培” “三创”保“三为”

  武海玉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于2012年10月,本着实用、实训的功能定位,着力培养职工优良作风,强化实战技能训练,激发创新创效意识,促进了岗位职工技能与作风双提升,成为员工技能培训的基地、技术创新攻关的平台、弘扬劳模精神的课堂。

  工作室先后被授予大庆油田“劳模创新工作室”“全国能源化学系统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铁人学院现场教学基地”。武海玉本人先后获得“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大庆油田十大杰出青年”“中油集团技能专家”等荣誉称号。

  一、打造人才培养的造血干细胞

  热电一公司主要担负着大庆油田采油一厂、二厂、三厂等油田主力采油厂电力保障和大庆市东城区1647万平方米,近50万居民的采暖供热任务。为了更好地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辐射引领作用,武海玉带领工作室成员转变思路,创新方式,以“实用、实训”为原则,带领30多名技术骨干,利用备品备件和废旧设备,参照生产现场,自己设计、安装组建模拟实训基地,实现了将“现场搬回课堂”。职工足不出班,就能完成电气各专业、各等级以及各类个性化的技能训练和仿真操作。让技术骨干从“一岗精”向“二岗通、三岗懂”转变,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对职工进行跨专业培训学习,努力培养电气检修的多面手。几年来,工作室共进行了技能实训210场次、理论培训175场次,技能培训累计3900多人次。培养出高级技师4人,技师12人,助理技师5人。现在有2个检修专业工作经历的技术骨干达到87人,占部门总人数52.2%,先后有35人到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科威特等国进行电站保运维护,为中油电能外拓市场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打造创新创效的高产试验田

  武海玉劳模创新工作室积极推进“三创”活动,坚持“问题的出现就是改进的开始,重复的故障就是攻关的方向”创新理念和“小、实、活、新”的活动思路。他们鼓励职工从解决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生产难题入手,为每一位职工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空间,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每年工作室都要召开年度生产技术分析会,梳理盘点出存在的问题,确定出下一年攻关项目,由劳模工作室统一管理,负责对项目推进、督办以及监督指导总结形成科技成果和论文。2017年完成革新成果34项,2018年完成革新成果21项,其中《解决200MW发电机组给水泵电机转子故障》获全国优秀质量科技成果;《降低输煤系统6kV电气设备故障率》获黑龙江省质量科技成果一等奖;《大型设备检修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施》获中国设备管理创新成果二等奖。

  武海玉劳模创新工作室运用大数据实现设备运行资料和图纸云端管理,根据采集的运行数据可精确判断出全厂264台重要高压电气设备健康状态。大数据云端管理实现了管理、培训、资料共享,三项功能。职工利用手机就可以方便、快捷地查找现场设备的资料和图纸,提高了职工学习和工作效率。

  他们尊重首创精神,开展“成果命名”活动,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小崔布袋” “宏吉挡片”“刘源短路板”“春辉逻辑”等命名成果共27项,给员工带来荣誉感,为企业带来安全和效益。目前,工作室共完成132项创新成果,其中,26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 8项成果获全国优秀质量科技成果奖,8项成果获国家专利。

  三、打造作风培养的铁人品牌样板间

  武海玉劳模创新工作室在组织职工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攻关的同时,还注重引导职工以劳模为榜样,传承劳模勇于担当、敢于较真、肯于钻研、敏于创新的精神品质,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他们坚持“一个人是个点、十个点成条线”的理念,采取多种形式,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不让一人掉队,做到了“一人一种色彩,汇成一道彩虹”。逐渐形成了“一句话很简单,传递的是温暖;一件事没多大,养成的是风气;一分钱不重要,体现的是公平;一人行不算行,我们行才真行”“四个一”的班风。“不讲细节,就是不讲质量”质量控制理念以及灵活实用“培训四法”等特色文化。

  武海玉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获得为“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中石油标杆班组”、“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全国班组文化建设十强”、“全国“安康杯”优胜班组”等荣誉称号。田伟被评为大庆油田公司劳动模范,张旭和王凯分别被评为黑龙江省青年岗位能手。

  2018年8月武海玉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铁人学院现场教学基地,成为宣传和践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劳模精神的新阵地。一年来,接待茅台集团、辽宁省和广东省地矿集团、国家电网及其他央企参观学习21个班次,累计1000多人次,培训效果广受赞誉。

  武海玉劳模创新工作室将持续地对标一流,坚守初心,努力践行“为油保电、为民供暖、为企创效”的责任和使命,迈向创新发展的新征程,为大庆油田可持续发展和“当好标杆旗帜、建设百年油田”做出了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