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砚杭钻井柴油机技能专家工作室
领衔人:杨砚杭

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杨砚杭钻井柴油机技能专家工作室

  杨砚杭:磨穿铁“砚”四十春

  杨砚杭,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自1990年以来,先后斩获河北省青工技能比赛钻井柴油机工第一名,河北省“技术状元”,局级“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

  专治疑难杂症的“名医”

  1980年,钻井专业毕业的杨砚杭成为一名石油工人。3年后,他走上了钻井柴油机工岗位。从未接触过柴油机的杨砚杭对柴油机有一种道不出的情有独钟。当时书籍很少,只能靠自己勤学多问,不断摸索。厚厚的小册子记满了柴油机各种“疑难杂症”与“处方”。很快,他从一名司助成长为柴油机司机。

  然而,当他第一次独立排除故障时并没有想象中顺利。一次,他检修发现高压油泵柱塞弹簧断了,于是更换了一个新的,可捣鼓了一个多小时,柴油机也没恢复正常。无奈之下,他只好请来机房大班。大班一来啪啪两下就修好了。这让杨砚杭暗下决心: “别人能干的,我也能干!一定要让柴油机在自己手里服服帖帖!”最终,凭着一股钻劲,他练就了“看、听、摸、闻”等熟练基本功。

  1999年,杨砚杭走出国门,远赴埃及。凭借自身经验和刻苦钻研,他很快掌握了先进CAT柴油机和VOLVO柴油发电机组,熟悉了各种设备操作使用。期间,他独立排除CAT柴油机液压控制及保护系统故障,更换CAT柴油机和VOLVO柴油发电机组活塞,调整高压油泵,创造了当时局内首例独立维修进口设备纪录。

  回国后,杨砚杭如鱼得水。在长庆市场工作期间,他负责9台钻机柴油机、钻井泵等钻井设备修理,工作忙而不乱,井井有条。在公司与厂家共同开发研制的国内第一套盘式刹车电子自动送钻装置现场安装试验中,他凭借多年现场经验,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使装置操控性能更贴近实际。他参与撰写的《钻机操作维护手册》一书,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后,受到一线员工一致好评……摸爬滚打练就的绝活,让他真正成为设备疑难杂症的“克星”。

  专注人才培养的“名师”

  杨砚杭两次作为主教练,带队参加集团公司钻井柴油机工青工比赛,共取得一项冠军、两项亚军、三项季军的佳绩。在他的悉心栽培下,一批批有潜力的后起之秀脱颖而出。

  杨砚杭自始至终有个心愿就是打造一个人才加油站,让更多的人学到他的技艺。2016年7月,经集团公司批准,以杨砚杭名字命名的“杨砚杭钻井柴油机工技能专家工作室”正式成立。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室一直秉持“务实高效、紧贴实际”的原则积极开展工作,充分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技术攻关和推广、技能培训、带徒传技、技艺传承、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把工作室打造成高技能人才发挥作用的良好平台。

  自杨砚杭工作室成立以来,他带领工作室成员自主开发精品课件25个,采用远程视频培训、现场指导、集中授课、网上课堂等方式,培训各基层单位员工200多人次。通过师带徒培养方式,共带徒18人,其中3人聘为局级技能专家,10人成长为生产骨干。

  工作室还建立了自己的QQ群和微信群,通过网络进行技术交流和疑难问题讨论。讨论主题一出,大家便你一言我一语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实际工作中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也会在群里互动,甚至通过视频直接看到现场,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专研创新创造的“名匠”

  年轻时,杨砚杭就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思考、发现现场问题上,希望通过创新,找到提质增效的“金钥匙”。自2005年凭借“盘活闲置资产,优化大庆Ⅱ钻机改造”项目首获局级优秀管理增效一等奖后,杨砚杭的创新激情一发不可收拾。固控系统改造、柴油机被动运转预防装置、电磁涡流刹车工况监控器的研究与应用,等等,几乎所有与钻井柴油机相关的设备设施,都成为他革新的对象。

  几年来,他共获得5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两次取得局级一等奖; 2018年研制的“新型节能高效泥浆搅拌器装置” 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自研的“智能MCC电能检测管理系统”和“振动筛筛布与研究”两项科技项目,获渤海钻探科技创新三等奖;“钻井液管汇专用过滤装置”、“电磁刹车工况监视器研究与应用”等6项科技创新成果,分别获集团公司企业一线创新成果优秀项目、渤海钻探群众新经济创新成果“二等奖”和“三等奖”。

  2018年9月至2019年4月,渤海钻探开展了为期半年的“淘金行动”,鼓励员工紧紧围绕开源节流降本增效这一主题立足岗位小改小革,实现在岗有为、在岗作为。杨砚杭工作室作为创新领军团队,充分发挥一线生产骨干在技术攻关和推广、科技创新等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报的6个创新项目,有5个中奖。

  目前,为带动更多员工参与到创新大潮中来,杨砚杭专家工作室人员分别在50674队和70018队成立“发明创造小团队”。小团队先后创新和改进了很多装置和设备,如油罐加油枪上锁装置、地线桩起出装置、钻头上扣平台、方钻杆对扣装置等,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系数。